热线:021-58039538 手机微信 18972122922 家教QQ234067608QQ客服在线客服
 
  手机扫码加微信好友 Jpjiajiao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会员注册中心 会员密码取回
【免费家教网-飞跃家教网-fyjiajiao.com.cn-家庭教育资讯站】-历史地理频道-地理复习高耗低效的原因

   “以学生为主体,以勤奋和效率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复习原则,应该说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旨,实际复习中往往重勤奋而轻效率,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许多教师迷茫和疑惑:“为什么学生起早贪黑,埋头苦读,投入多而回报少”?其实许多学生已经陷入“死念书、忙做题、拼体力、挤时间”的高投入低效率的怪圈而不能自拔,这是复习的结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应该值得教师们深刻反思和警醒。因此在复习中应该要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策略”,有了这种明晰的复习指导思想,才真正可能做到“精投入、巧复习、高效率”。

一、复习中的问题分析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复习应该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着手进行,应该彻底摈弃“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难以应对地理高考的。虽然中学师生对高考的命题思想从总体上是能够认识的,但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则显得缺乏足够细致的思考和具体准确的把握,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理念与行为之间的逐渐转化与适应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锤炼的。应该说当前高考地理复习的关键点,在于要把“能力立意”的逐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在复习中应该非常明确“能力立意以及能力立意的内涵”,在具体复习过程的每一环节上,要真正体现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这已经成为地理复习备考的一大障碍和难点,由于没有领会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在复习中还存在以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思维过程。

学生总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表面上看学生很认真听讲,学习很投入,而实际上这种听课方式,学生还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和设计方案走,实质上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上课只是停留于听懂了、记熟了,而对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地理概念没有去拓展其内涵和外延,对地理原理没有去深入探析其来龙去脉,对地理规律没有去体验其提炼的过程,因而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由于缺少这种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的思维过程,没有了思维上的亲身体验,当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显得肤浅而不深入。例如,05年文综全国卷36题(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此题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对区域土地利用的概念不明确,因而无法从“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等方面来完整地回答土地利用潜力。

2.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质疑和析疑。

其实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这一过程,也就几乎失去了暴露思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问与困难、障碍与矛盾的机会,失去这种生存与生长、发展与创造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学生必然缺乏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一遇到问题和疑难,就想到问同学或问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造成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以至于学习很肤浅,往往满足于“是什么”而不去深究“为什么”,缺少了质疑和析疑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薄弱。例如,05年文综高考39题(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山喷发的原因。由于学生的空间概念不强,文字表达能力弱,思维的全面性不够,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完整地把答案表达出来。

3.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理。

从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来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要想单纯依靠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的知识解答问题,是不大可能的,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必须通过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以及建构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平时一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就是因为只停留于记忆知识,而没有深挖知识的隐含线索进行充分的知识联系,也没有把注意力落在“知识的疑惑点、关联点、薄弱点”上,从而造成知识的体系不清晰、知识联系不紧密,知识没有系统化、结构化和规律化,当然也就为知识的提取、迁移与应用,为思维的灵活与变通造成了障碍。05年文综全国卷36题:(1)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此题地解答看似容易,其实如果不能够从三个剖面图判断出地形特征,也就无法综合推断出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而如果不熟悉地形特征、土地利用潜力、该区域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和区域自然条件之间的联系,则难以正确回答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4.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练后反思和解法的归类。

平时复习中缺少题型的专项训练,而使得学生沉沦于题海,埋头于练习和死抠难题,使得训练陷入了盲目性,由于高考地理试题更加重视考查学生逻辑的过程、解题的方法,而学生又没有去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类和总结,如,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日照图、气候类型图、影响因素类、措施类、意义类等的解法提炼,当然也就难以灵活面对新情境、新问题。许多学生缺少练后的反思,对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或很少去加以清理和思考,对错误的种类(如答题规范、审题技巧、文字表述、答题习惯)和出错的原因也就必然很少去顾及,使得问题如同影随,一直伴随和困扰着学生自己,从而造成高考时不必要的失分。例如,05年文综全国卷36题第(1)小题: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此题由于学生平时缺少对地形剖面图的专题训练,没有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使得一些学生很难根据剖面图来简述地形的特征。

5.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策略的总结和矫正。

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找到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才可能提高复习的科技含量,才可能取得复习的最高效益。如果教师平时没有把复习策略方在足够的高度来看待,因而复习起来不可避免地出现埋头拉车、不问方向的现象,由于复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缺乏足够的计划性和严谨性,缺乏鲜明的学科性和针对性,当然对于高考的复习也就只能停留于盲目和肤浅,也就经常出现劳而无获或者收效甚微的局面。05年以能力立意的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一些学生觉得较难,答题不如意就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应该值得大家的警醒和借鉴。

二、复习的原则与对策

由于在复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在复习时应该“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熟悉联系为关键、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掌握方法为目标”作为复习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学生复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采取科学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1.目标的具体化。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着重体现“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的考试目标,如果教师对考试目标不了解,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复习缺乏针对性,从而也就造成复习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应该认真研习考纲,力求明确考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真正领会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即真正明白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如果明确了考纲要求,在复习时也就不会一味地求难求偏,而就会注意夯实基础和重视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全面复习就不会受到冷落,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也就会提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应该强调的是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便牢牢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并把《考纲》中的十项能力要求特别是摄取有效信息能力、读图绘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当然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也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2.知识的结构化。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目前,许多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只停留在只言片语的了解上,不但不能说出其内涵与外延,更谈不到理解识记了。由于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思维能力显得薄弱,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思维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复习时必须将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识记,并让学生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必须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线索。要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根据高考试题特点和考纲的能力要求,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以下几个专题: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其中国的调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其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如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其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如西部大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高考典型题型分析与解法提炼。通过这些知识专题复习,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适应高考复习的地理知识结构,而在这种知识结构化的重组中,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3.思维的程序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和知识掌握中的一些得失,特别是要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纠正与培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流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例如、等值线图是高考必考的常见图式,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总量线、等盐度线图、等PH值线图、等震线图等图形,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进行归类总结,以便掌握判读等值线的思维流程:1.明确和判断等值线所反映的各种地理要素;2.分析等值线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排列方向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其递变规律;3.对等值线分布特征和递变规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4.结合地理知识并将等值线图反映的基本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形成这种思维方式,05年文综高考39题根据等深度线图来计算喀拉喀托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也就易如反掌了。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基本上在课本中难以找到现成答案,它常常考查基础知识的迁移与转化、重组与归纳。例如05年文综全国卷36题、(1)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此题要求考生将地形类型与地形特征、土地利用和利用中应当注意地问题以及水能开发的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进行重组、归纳,并迁移转化来解答新问题。因此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特别是掌握思维的合理流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高考高效率复习时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4.训练的简约化。

从近年来的文综卷地理试题可以体会到,很少有平时类似的试题,试题都以新的情境呈现出来,但许多学生觉得试题不适应,答起来不顺手,或者切入容易而深入难,得分容易得高分难,其实试题并不难,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复习不重视训练的科学性,练后没有认真思考试题的命题意图,没有细心体会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知识的呈现方式如何、知识的组合有何特点,而往往是学生在复习中容易陷入题海,误认为做题越多越好,反而出现了练得越多效果越差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认真选取高质量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时解答和临场演练,要通过这种有效训练来“练思维、练方法、练心理、练规范、练速度、练感觉”,并在演练过程中特别来悉心领悟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能力价值,从中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认真感悟“提高思维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和效果,以期从中受到启发和启迪思维,从而能够加深对考纲的理解,更加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最答限度地提升训练的效果。

在复习中应该深刻感悟高考改革导向,强化应对“能力立意”的复习意识,找准复习方向,指定科学策略,从而就能够在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实践中,如鱼得水,有所作为,不断提高复习效果。

fyjiajiao.com.cn推荐指数:★★★★★